是的~ 很久沒有拍花了,錯過 楓紅 梅花....偶不想再錯過木棉花了~
昨天下午開車載著徐妹穿著夾腳拖就到家附近的木棉花道拍花花了
因為往來的車子還蠻多滴~ 找不到適當位置停車於是先拍拍我的照後鏡(或後視鏡 ANYWAY 我搞不清)
一進到入口 三三兩兩的木棉樹讓我的心有點冷....但心想既然這裡是木棉道怎麼可能只有幾棵哩
於是繼續驅車前進~ 哈 ! 不久就出現一長排的木棉花
對岸~ 猜猜看那是什麼樹
位於東螺溪岸的木棉樹是在十幾年前種下的 數量多達六百多棵 全長約4.5公里
已經連著兩年埤頭鄉公所都有舉辦木棉花季活動~ 但今年鄉長換人做做看還沒看到他要不要辦活動~
若是辦活動 這長長的4.5公里,我豈不是要走到....暈
還有 辦了活動我的照片可能會出現一堆小吃攤販吧 >
今天拍拍的同時徐妹都乖乖待在車上,徐麻我把窗戶搖下將車子熄火~
徐妹也很習慣的知道麻咪愛拍拍,一路上自個兒快樂的哼著歌~
當然我也很火速的拍拍然後火速的到車上陪陪她~
這條道路可以比較便捷的到另一個鄉鎮~ 所以往來車輛還蠻多滴....
來往的運將們一定很喜歡開在這條路上吧^^
#
過了一座橋我拐進了"東螺自行車道"
可以在這裡歇歇腳~
徐妹終於可以下車透透氣了~
一直很吸引我的一種樹"(或花) 格友告知為"苦楝花"
在對岸欣賞木棉
雖是自行車道 但並沒有禁止車輛通行,所以徐麻再徐徐的往前開去
這裡就在木棉花道的對岸,不同的是 這邊種滿的是"小葉欖仁"
再走過一座小橋
一長排的小葉欖仁在這裡等候著我~
喜歡初春時剛發嫩葉的"它" 好美好美說~ (我家窗戶打開就有一棵 最近我每天都要瞧它兩眼哩^^)
停在路旁三三兩兩的騎士經過,這個離我家這麼近的自行車道我竟是第一次來~
路過的民眾 也會對我這個拍照的O巴桑小姐多看一眼~ (他們一定想 這個人真閒呀^^)
一個多小時的美好
對了~還發現這個可愛的"花"
徐妹要我對她"拍張照"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徐麻要回家煮菜去了~ 咚!)
謝謝大家的欣賞~ 徐麻呀 就真的是愛拍拍咩^^
木棉
學名:Bombax ceiba),又名攀枝花、紅棉樹、英雄樹、吉貝、烽火、斑枝及瓊枝,
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的落葉大喬木,高10-20公尺。
樹榦基部密生瘤刺,以防止動物的侵入。枝輪生,葉互生。木棉的樹幹雖然粗大,但木質太軟,所以用途不大。
樹木的原產地不詳,但很可能源自印度。它隨著移民被廣泛種植於華南、臺灣、中印半島及南洋群島。
根據中國的古籍記載,南越王趙佗曾在公元前2世紀向漢室天朝獻上木棉樹一株。
每年2-3月份先開花,後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通常在早春長出,比樹葉更早出現。
花萼黑褐色,革質。木棉花亦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
花後結橢圓形碩果,約莫在5月時,果實會裂開,內裡的卵圓形種子連同由果皮內壁細胞延伸而成的白色棉絮會隨風四散。
木棉種子含20至25%油份,可榨油製成肥皂及機械油;而榨油後的棉餅可作為肥料或家畜飼料。
由於華南不產棉花,所以歷年當地居民都會在棉絮飄時搜集棉絮,用以代替棉花來作棉襖的填充料或織成吉布。
資料摘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