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的是我並非很專業或很著迷賞鳥的人,但是這裡今天正式開園所以我要趕緊"報齁您哉"啦

入口意象是雙翅膀嗎? (鷹揚鰲鼓)

對這裡一直有個美麗的誤會,因為我一直把溼地和招潮蟹劃上等號,出門前還用我帶你去看招潮蟹的字眼誘惑徐妹出門
(徐妹最近有時會不想出門所以要出門一定要有一定的誘因才想出門((太好命了xd))
在到這裡之前因為肚子有點餓了,在往溼地的路上下車買了大腸包小腸(誰叫我們50公尺外就聞到噴香的味道)
於是問了問老闆鰲鼓溼地是不是往這個方向走?
老闆說:對! 你看到媽祖宮(港口宮)那個牌樓就可以彎進去....然後就會找到!
一旁一位年輕人聽到我們的對話接著問:螯鼓溼地有什麼?
小攤老闆回答:那裡可以看"叫ㄚ",最近來看"叫ㄚ"ㄝ郎今J(台語)
此時我才驚覺是賞鳥喔? 我以為會有很多招潮蟹水筆仔之類的.....這下讓我去哪找可愛的招潮蟹給徐妹看

買完上車,趕緊跟徐妹說可能沒有招潮蟹但會有"叫ㄚ".......大概經過20分終於來到鰲鼓溼地森林園區
噴香的大腸包小腸在路上就讓我和徐妹解決....實在太香!! 接著可以專心賞鳥專心拍照了


看了指標我們決定往生態步道前進,不死心的我還想到沿生態步道去找找有沒有蟹的蹤跡




看看上面兩張照片就知道我找不到

徐妹來張跳拍,手上拿著小DC的她也說她要拍照記錄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真的非常的"大" 我們到訪的時間已經太晚於是決定先往"觀海樓"前進

從溼地森林園區的入口右側就可以看見這條筆直的車道可往觀海樓去,不過這2.5公里車子必需走在鋪滿碎石子路上
有一點難行XD 速度也快不了.....在路上看見一位駕駛高爾夫球車的人向我們招手說: 現在進去(觀海樓)可能有點來不及
等一下前面入口處的門會關起來喔?!! 不好意思歡迎你們下次再來喔)))))))
聽完我們看看時間還有15分,不死心的我們加快了油門往觀海樓前去,一路上的景色也就無法停下來慢慢欣賞了XD

在不想被關在這全台最大溼地的徐麻一家很快的來到觀海樓趕忙上樓找尋"鳥"的影子

觀察一下四周果然有許多賞鳥的僞裝屋 (果然不是愛鳥人士....這形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懂)


觀海樓二樓三樓的視野都非常好,裡面也介紹了幾種這裡常見的鳥類


遠方就有許多的鳥類


傍晚時分夕色十分迷人


戶外的部份也有許多賞鳥的位置


一旁還有木棧道可以往下走,應該可以更近距離的賞鳥,可惜時間不夠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時間探險啦!!!


放眼望去就是 一大片溼地更遠方的地方則是平地森林

把鏡頭拉到最遠終於可以稍微打到鳥,記得到這裡賞鳥要帶望遠鏡或帶大砲去喔XDDD








入園處這片"波紋牆"










鰲鼓濕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北臨北港溪,南面六腳鄉大排水溝,
西至台灣海峽,東以台17公路為界。
面積廣達1500公頃左右。這是一塊隸屬於台糖公司的海埔新生地,
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溼地生態。
鰲鼓濕地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豐富多變的地理環境,由於台糖公司過去的經營,
經年累月下來產生了水田、旱田、防風林、紅樹林、草澤、淡水沼澤、鹹水沼澤、泥質灘地、潮間帶…等天然區域,
豐富多變的環境,再加上大量的蘆葦使得人跡罕致,引來了更多樣的生物,
包括了至少70科290種的植物及208種的鳥類,其中保育類就佔了22種。
事實上,鰲鼓濕地可說是西南沿海最大的猛禽度冬區,這裡曾記錄過15種出沒的猛禽,
常見的有澤鵟、灰澤鵟、紅隼…等等。除了猛禽之外,鷸科、鷗科、雁鴨科、鷺科、八哥科等鳥種類也很多,
而環頸雉、董雞、彩鷸、高蹺等珍禽亦會在此繁殖。
如果來對了季節,過境於此的侯鳥或是白頭翁、大卷尾、綠繡眼等一樣是隨處可見,可說是賞鳥人的天堂。
另外,這裡也是野生動物的荒野,甚至還有眼鏡蛇、雨傘節、龜殼花…等珍貴的保育爬蟲類出沒,
附近的沿海也具有極高產值的漁業資源,以文蛤與牡蠣為大宗,是全台的重要產區。
繁此種種,遊客在閒暇時到鰲鼓濕地賞鳥、賞花,
美麗的風景加上活潑妝點著濕地的禽鳥,絕對是假日散心的好去處。(嘉義縣觀光旅遊網)
嘉義林管處指出,農委會民國九十八年公告鰲鼓溼地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後又被林務局評選為三處平地森林園區之一,才有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的誕生。
嘉義林管處說,歷經四年努力,園區建設已有初步成果,截至今年(2012)七月分最新調查,
記錄鳥類多達五十二科兩百四十五種,尤其即將步入候鳥遷徒高峰,每年9月至隔年5月鳥況最佳(筆記)
林管處才會規畫「與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初接觸」活動(開園最新活動)。
每人僅酌收兩百元,有興趣民眾可洽嘉義林管處育樂課。
交通資訊:
中山高:自水上交流道下→往朴子方向西行→沿嘉168縣(嘉朴公路),
經朴子、東石大橋後右轉接台17號省道前行→於雲嘉大橋前左進進入鄉道,即可抵達。
西濱:沿台17線南下→經口湖鄉雲嘉大橋後循鰲鼓農場指標前行→至第一個路口左轉後,過涵洞向西前行,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