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西北邊、距離閶門約3.5公里處的城郊,是江蘇蘇州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又稱海湧山、海湧峰、虎阜,擁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稱,
虎丘的由來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於此,三天後有白虎躍上山頂故稱虎丘山、簡稱虎丘
山丘上及附近有多處古蹟,其中最古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景點
康熙乾隆下江南均遊歷過虎丘 康熙帝在這兩次遊歷後,又四次來遊。
最後一次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還在山上行宮住了一夜。
他熟悉虎丘、理解虎丘、鐘情虎丘,激發出滿懷的詩興豪情
他為虎丘山寺題寫雅名“虎阜禪寺”。從此虎丘寺改稱虎阜禪寺,金匾至今高懸於頭山門。
宋代蘇東坡曾有「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讚譽
憨憨泉
憨憨泉位於虎丘山道旁,是得名於梁代的憨憨和尚。
據民間傳說,憨憨和尚本是為僧人收養的棄嬰,雙目失明。他得知山中有一口連通大海的泉水,
便孜孜不倦地挖掘,最後終於挖出泉眼,泉水使得他雙目復明
試劍石
試劍石是位於虎丘山斷梁殿山道左側的一塊圓形巨石,正中有似刀砍劍劈的溝裂。
旁邊石頭上,刻有宋紹聖年間呂升卿所題、王寶文所書的"試劍石"三字。
石旁還刻有元代顧瑛題詩:「劍試一痕秋,崖傾水斷流,如何百年後,不斬趙高頭」
相傳,晉代著名高僧生公就坐在這塊石頭上看經書,疲倦了就睡在這塊石頭上。
石頭得了仙氣,成了蘇州文人膜拜的仙石,趕考的秀才離開蘇州時,總要到此拋一下小石子,預補前程。
這塊石頭又稱"蜒蝣石",因為它形如蜒蝣,而且以前這塊石頭有粘質,扔石子上去它能夠粘住不下落。
千人石
千人石位於虎丘主景區,旁邊便是劍池。石體巨大,呈紅色,可坐千人。
關於此石有兩種傳說。其一為吳王闔閭死後,夫差將造闔閭墓的工匠千人戮殺於此,鮮血染紅石頭。
另一種說法為梁代高僧生公曾經在這裡講法,眾人來聽,因而得名
後方是生公講堂
生公是晉代著名高僧竺道生,當時他主要闡述涅磐經
宣揚"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但是為舊學所不容,遭到排擠,將他貶出京城,於是他到處雲遊來到虎丘,在這裏講經,
當時聽他講經的人很多,當他講到一切惡人皆能成佛時,
其中有一塊石頭突然之間向他微微點頭示意,意思仿佛是說我懂了
這塊石頭就是我們在池中所看到的點頭石,
當時正直嚴冬,但池中的白蓮花卻競相開放了,池水也盈滿了
所以有"生來池水滿,生去池水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白蓮花開"的說法。
"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是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書。
顏體素有"蠶頭燕尾"之稱,造詣極深。
"劍池"劍的一撇給人感覺非常流暢,而"虎丘"虎的一撇則有明顯硬生生描下來的感覺。
稱為"假虎丘真劍池"還有另一種意思,這也暗示著闔閭墓的秘密,
因為劍池的東西兩壁懸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後山則是人工用土壘建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吳王闔閭的墓。
這亭子原來是宋代建築,重建於清朝嘉慶年間
看這亭子的四周,您可看到它的雕刻非常精細、生動。
在這亭子中有兩塊石碑,分別雕著二位神仙,一位是陳摶,另一位是呂洞賓。
相傳有一天這二位大仙在這裏下棋,一位樵夫看到,於是就走過來看他們下棋,看完一盤棋,回到家中,可是誰也不認識他,
後來人們從他的衣著猜想他是幾千年以前的人。
所以有這麽一句話,"仙人一盤棋,世上已千年"。
說明我們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亭中有兩幅對聯,一副是:"夢中說夢原非夢,元裏求元便是元。"
劍池是位於虎丘山上的水池,水池狹窄,但兩側有峭壁,上方有石橋連通
古籍記載闔閭死後葬於虎丘山下。自古即有傳統説法,指闔閭葬於劍池,以銅劍陪葬,池因此得名。
二個紅色的字體是"劍池",傳說這是我國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寫的
雲岩寺塔建於後周,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被稱爲「中國第一斜塔」
虎丘塔的全名為虎丘雲巖寺塔,從公元959年開始建造,到961年建成。
虎丘塔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大型磚塔,塔身為八角塔,高七層,共47.7米。
明代1638年進行修葺時,發現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於是在重建第七層時採取了補救措施,將第七層的重心南移。
二十世紀後繼續整修,已經控制了傾斜的問題。1950年代曾經在塔內發現越窯青瓷蓮花碗、經箱、刺繡、銅佛等文物。
大殿是虎丘雲巖禪寺現存唯一的一座佛殿,原先這裏是宣揚禪宗的場所,
這裏現在是以小乘教的陳列方式排列的。
大家一起往下走,一共要走五十三個臺階,
有這麽一個說法"五十三參,參參見佛。
"也就是說無論你走在哪一個臺階,或臺階的哪一層,回頭都可看到中間的這位菩薩。
據說善才童子一心想成佛,他向每一位師傅跪頭求教,
但是拜了五十二個都未能成功,後經文殊菩薩點化,拜觀音菩薩為師,終於成佛
這正好是第五十三個師父。
費用簡介:
旺季RMB$60元;4月16日至10月30日。
淡季RMB$40元;10月31日至羿年4月15日
地址:蘇州市虎丘山門內8號
留言列表